- 徐丙垠;Christoph Bruuner;
配电自动化在国外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其技术发展和管理理念都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级配电自动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亚洲、美国、欧洲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各有特点,随着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势在必行。
2014年05期 No.162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徐丙垠;Christoph Bruuner;
配电自动化在国外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其技术发展和管理理念都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级配电自动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亚洲、美国、欧洲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各有特点,随着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势在必行。
2014年05期 No.162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刘东;
配电自动化是智能配电网的技术基础,我国配电自动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起步阶段、反思阶段以及发展阶段。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标准的逐步完善以及相关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高,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实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现场测试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系统实现模式的适应性以及系统信息集成的一致性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应对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配电网所带来的新问题与挑战成为未来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2014年05期 No.162 2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8K] - 刘东;
配电自动化是智能配电网的技术基础,我国配电自动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起步阶段、反思阶段以及发展阶段。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标准的逐步完善以及相关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高,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实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现场测试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系统实现模式的适应性以及系统信息集成的一致性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应对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配电网所带来的新问题与挑战成为未来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2014年05期 No.162 2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8K]
- 张波;赵江河;林涛;王鹏;
在推动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用过程中,完善健全的标准体系是重中之重。本文在明确配电自动化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对配电自动化标准的建立与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在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的框架下,从系统设计、信息交互、主站终端、运维检修4个层面全面开展了配电自动化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对试点工程后的规模化、标准化、差异化推广配电自动化具有指导意义。
2014年05期 No.162 26-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 张波;赵江河;林涛;王鹏;
在推动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用过程中,完善健全的标准体系是重中之重。本文在明确配电自动化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对配电自动化标准的建立与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在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的框架下,从系统设计、信息交互、主站终端、运维检修4个层面全面开展了配电自动化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对试点工程后的规模化、标准化、差异化推广配电自动化具有指导意义。
2014年05期 No.162 26-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 任雁铭;
首先介绍了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相关的IEC 61850的最新进展,包括可再生能源、一次设备状态监测、智能用电等;然后讨论了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应用IEC 61850的益处,包括数据模型、通信服务和已有经验的继承等;最后分析了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IEC 61850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体系架构、终端设备的即插即用、与控制中心信息的交换与模型的转换、系统集成过程和一致性测试等。
2014年05期 No.162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 任雁铭;
首先介绍了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相关的IEC 61850的最新进展,包括可再生能源、一次设备状态监测、智能用电等;然后讨论了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应用IEC 61850的益处,包括数据模型、通信服务和已有经验的继承等;最后分析了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IEC 61850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体系架构、终端设备的即插即用、与控制中心信息的交换与模型的转换、系统集成过程和一致性测试等。
2014年05期 No.162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 韦磊;缪巍巍;赵新建;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是配电自动化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通信网适应智能电网建设提出终端通信接入网的主要内容。本文在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规划的总体框架下,阐述其与电力通信系统关系,在分析配电自动化业务需求基础上,针对不同通信技术特征对比,提出技术选择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建设总体设计方案。
2014年05期 No.162 38-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 韦磊;缪巍巍;赵新建;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是配电自动化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通信网适应智能电网建设提出终端通信接入网的主要内容。本文在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规划的总体框架下,阐述其与电力通信系统关系,在分析配电自动化业务需求基础上,针对不同通信技术特征对比,提出技术选择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建设总体设计方案。
2014年05期 No.162 38-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 赵奕;秦卫东;魏皓铭;潘希;徐骏;
本文从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建设模式、应用环境、技术特点上对其可用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及相应评估指标;结合影响可用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来提高无线公网通信的可用性。
2014年05期 No.162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赵奕;秦卫东;魏皓铭;潘希;徐骏;
本文从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建设模式、应用环境、技术特点上对其可用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及相应评估指标;结合影响可用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来提高无线公网通信的可用性。
2014年05期 No.162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顾建炜;苏毅方;
本文介绍了设计用于配电管理系统互操作的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采用的架构包括为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间的语义信息交换而定义的技术平台,全面支持在IEC 61968和IEC 61970中建立的公共信息模型。此外,描述了建立配电网系统语义模型的过程和建立CIM/XML实例的方法。由此可保证异构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兼容性和消息的正确解释。
2014年05期 No.162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 顾建炜;苏毅方;
本文介绍了设计用于配电管理系统互操作的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采用的架构包括为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间的语义信息交换而定义的技术平台,全面支持在IEC 61968和IEC 61970中建立的公共信息模型。此外,描述了建立配电网系统语义模型的过程和建立CIM/XML实例的方法。由此可保证异构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兼容性和消息的正确解释。
2014年05期 No.162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 王必恒;欧阳文;张怡然;宋英华;崔玉;
本文介绍了配电自动化实用化验收内容及考核评价指标,探讨了终端月平均在线率、遥信动作正确率、遥控使用率、遥控成功率四项指标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通过设计研制一款实用化指标统计分析工具来提升实用化指标的措施,并通过现场工程验证了其有效性、可行性。
2014年05期 No.162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 王必恒;欧阳文;张怡然;宋英华;崔玉;
本文介绍了配电自动化实用化验收内容及考核评价指标,探讨了终端月平均在线率、遥信动作正确率、遥控使用率、遥控成功率四项指标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通过设计研制一款实用化指标统计分析工具来提升实用化指标的措施,并通过现场工程验证了其有效性、可行性。
2014年05期 No.162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 时金媛;赵仰东;苏标龙;刘健;刘新新;雷波;
故障诊断及处理是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手段。因此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馈线自动化功能模块可靠性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典型实用化案例分析,提出提高馈线自动化一次成功率的可行性关键技术,从而使馈线自动化功能可以满足智能配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目标。
2014年05期 No.162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 时金媛;赵仰东;苏标龙;刘健;刘新新;雷波;
故障诊断及处理是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手段。因此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馈线自动化功能模块可靠性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典型实用化案例分析,提出提高馈线自动化一次成功率的可行性关键技术,从而使馈线自动化功能可以满足智能配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目标。
2014年05期 No.162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 朱吉然;冷华;唐海国;龚汉阳;
本文结合长沙配电自动化系统,对现场配电自动化终端、通信终端、一次设备操动机构、电源管理模块的功耗进行分析,对铅酸蓄电池、胶体蓄电池等配电自动化终端后备电源进行实测,将现场运行两年以上蓄电池与同型号新产品进行比对性测试,对电源的运行情况和性能指标进行分析,为配电自动化终端后备电源系统的配置和选择提供依据。
2014年05期 No.162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 朱吉然;冷华;唐海国;龚汉阳;
本文结合长沙配电自动化系统,对现场配电自动化终端、通信终端、一次设备操动机构、电源管理模块的功耗进行分析,对铅酸蓄电池、胶体蓄电池等配电自动化终端后备电源进行实测,将现场运行两年以上蓄电池与同型号新产品进行比对性测试,对电源的运行情况和性能指标进行分析,为配电自动化终端后备电源系统的配置和选择提供依据。
2014年05期 No.162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