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用电

特别策划

  • 虚拟电厂聚合互动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艾芊;高扬;

    <正>电力系统的转型与升级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的逐步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缺额大幅提升,虚拟电厂作为一种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提升系统灵活性的有效手段,正逐渐成为电力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实践方向。近年来,虚拟电厂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在资源聚合调控、交易行为分析、市场定价机制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2025年10期 v.42;No.299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 基于分布鲁棒模型的冷热电联供虚拟电厂日前-日内协同优化调度策略

    赵晨阳;艾芊;李晓露;陶伟健;沈聪;高扬;

    为了减少源-荷不确定性对调度方案的影响,并实现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平衡,提出了基于分布鲁棒模型的冷热电联供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日前-日内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调度策略。首先,设计了VPP供能结构,并建立了VPP内典型能源设备模型。其次,在日前调度阶段,通过1-范数和∞-范数共同界定源-荷不确定性概率分布,构建分布鲁棒优化调度模型,使用列和约束生成算法进行高效求解;在日内调度阶段,基于日前调度结果,考虑冷热电多能流响应特性在时间尺度上的差异性,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双层滚动优化平抑模型。最后,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策略不仅能够满足能源需求,实现系统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平衡,还能在日内阶段有效平抑供需侧的随机性波动,提升系统运行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25年10期 v.42;No.299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6K]
  • 考虑灵活性资源调用优先级的虚拟电厂调频指令分解策略

    杨心刚;乔奕宁;艾芊;李嘉媚;王帝;高扬;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的调频响应能力对维持电力系统动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为提升电网灵活调控能力,提出考虑灵活性资源调用优先级的虚拟电厂调频指令分解策略。首先建立包含响应能力指标、经济指标与环境指标的灵活性资源调用优选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熵值法(entropyweightmethod,EWM)组合的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变权理论将静态权重修正为随调频指令变化的动态权重,并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对灵活性资源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提出调频指令两阶段分解策略,将虚拟电厂调频指令逐层分解至各灵活性资源。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灵活性资源综合评估方法能够为调频指令的合理有序分解提供参考依据,调频指令分解策略能够实现指令的快速精确分解。

    2025年10期 v.42;No.299 1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8K]
  • 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电厂参与市场非合规行为分析模型

    徐云;郭吉群;孙毅;白云霄;黄潇扬;雪映;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演进,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时存在的违规行为愈发复杂,如何提升电力市场监管效率并精准识别违规交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挑战,提出了基于特征筛选回归算法构建交易行为评估模型。该方法引入基于ARM Cortex处理器的监测系统,可实时采集终端数据,并完成定价、评估及数据管理任务。通过特征筛选回归算法,系统能够深入分析交易行为特征,优化数据处理能力,以便在外部因素干扰下仍能高效检测交易过程中的违规操作。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交易行为评估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有效降低误差并提升违规检测的可靠性,为电力市场监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2025年10期 v.42;No.299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6K]
  • 考虑低功率因数风险的绿电中长期合约保证金设计方法

    邓珊;吴焱松;郭吉群;白云霄;黄潇扬;雪映;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如何优化其市场交易机制成为重要课题。特别是绿电期货,作为促进供应商收益增长并提高市场流动性的金融工具,正在引发广泛讨论。然而,相较于传统期货产品,由于绿电的上网电价受功率因数的影响较大,将导致交割过程中资产的完整性受损。因此,现行的期货市场保证金计算方式难以有效适应绿电交易的特殊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投资组合风险分析(standard portfolio analysis of risk,SPAN)系统保证金计算框架,重点考虑了功率因数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该方法引入了一套评级机制,根据供应商过往的功率因数表现,动态调整绿电期货合约的保证金要求。为了评估该方法的实际效果,利用真实市场交易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障风险覆盖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市场参与者的保证金成本,从而优化交易效率并提高资金利用率。

    2025年10期 v.42;No.299 36-4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1K]
  • 电碳耦合市场下虚拟电厂多时间尺度调峰调度与利益分配

    金玉龙;曹敬;赵书恒;陆媛;耿健;

    针对虚拟电厂在多时段调峰调度中存在的负荷预测误差大、碳排放成本高以及效益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电碳耦合市场下虚拟电厂多时间尺度调峰调度与内部利益分配的方法。首先,采用二次模型刻画用户激励与响应之间的关联,并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及混合密度网络预测负荷确定性变量与不确定性参数的概率分布,将用户调峰响应模型应用至多时间尺度调峰调度模型中,以减小因预测误差导致的收益分配减少问题。其次,模型全面整合了风电、储能及可调负荷,系统地考虑了碳排放市场中的法定碳排放成本、虚拟电厂间碳排放交易成本及预测误差导致的额外税费。最后,设计了一套创新的内部效益分配机制,根据各主体的产出贡献、风险承担、预测误差及碳排放情况进行奖惩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碳排放成本结算方法与传统碳排放方法的虚拟电厂碳排放成本相比下降32.2%,利润上升35.2%。所提出的利润分配方法不仅体现各主体的出力贡献,还体现了偏差的奖惩与碳排放的分担,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公平分配。提出的方法能有效缓解虚拟电厂运行中预测、碳排放成本及利益分配问题,为虚拟电厂调峰及分配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撑。

    2025年10期 v.42;No.299 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1K]
  • 5G基站虚拟电厂规模化灵活性资源聚合调控模型

    陈孟祺;胡健;

    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逐渐提高,系统灵活性缺额大幅提升,大规模分布式灵活性资源的可调潜力挖掘变得愈发重要,然而管理众多分散、异质的灵活性资源给电力系统运营商带来计算和通信负担。以5G基站备用储能和空调为研究对象,由基站运营商组建5G基站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考虑功率、能量和调频能力之间耦合特性解析构建不同基站灵活性资源的可行域空间。在此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同构多胞体缩放平移的内近似闵可夫斯基和聚合方法,将基站灵活性资源可行域聚合,并给出了调控指令分解方案。最后,将近似聚合模型应用于5G基站VPP参与能量-调频市场决策模型中。算例结果表明,该近似聚合方法在精度上的优势以及在经济性和计算效率方面的成效。

    2025年10期 v.42;No.299 5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7K]

算例

  • 场景-算例-验证:新型配电系统的破题之钥

    <正>2025年,恰逢中国配电自动化技术工程化实践三十周年。三十载砥砺奋进,我国配电系统实现了从自动化初探到智能化跃升的重大跨越。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为配电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多源协同化到信息物理融合,从交直流混联结构到源网荷储协同互动,配电系统的功能边界不断拓展,运行复杂性持续增加。

    2025年10期 v.42;No.299 7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配微协同典型应用场景与测试算例

    申珂光;刘东;翁嘉明;徐荣臣;李高明;

    为解决当前在配电网-微电网协同(简称配微协同)背景下,末端保供型公共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缺乏标准化测试算例平台的问题,基于实际油气井站微电网构建了一个具备代表性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典型算例平台D&U-MG-ACDC24。该平台充分考虑交直流混联结构下多类型源-荷-储的动态耦合特性,引入互联变流器控制、柔性功率交换机制等关键运行要素,构建了包含上层经济调度与下层暂态响应的双时间尺度建模框架。针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在源荷波动、配电网功率支撑受限以及本地故障动态响应等典型运行场景下的关键问题,提炼出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配微协同场景,并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构建了相应的控制优化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测试算例不仅具备较强的场景通用性与动态还原能力,还能有效支撑多类控制算法验证与策略对比,为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标准化测试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也为源-网-荷-储多元耦合系统的协同优化与稳定控制研究提供了可靠支撑。

    2025年10期 v.42;No.299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1K]
  • 小电流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典型故障场景与实测波形

    刘健;权立;张小庆;张志华;王毅钊;

    为了方便广大科研人员检验所提出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可用性,结合现场录波数据和10 kV真型试验场试验数据,给出小电流接地配电网接地故障的15组典型波形,包括:不接地系统单相稳定接地、不接地系统单相高阻间歇性接地区内和区外、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稳定接地、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高阻间歇性接地、同一馈线上的两相接地短路、不同馈线上的两相接地短路、跨线异名相继发接地、跨线同名相继发接地先低阻后高阻、跨线同名相继发接地先高低阻后低阻、单相断线不接地、单相断线电源侧接地、单相断线负荷侧接地、风雨天气下演化性接地故障、持续单相接地引发相间接地短路。这些典型波形可以作为比对数据用来检验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适用性。

    2025年10期 v.42;No.299 80-8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5K]
  • 全电压等级新型配电系统典型应用场景与测试算例

    李昭;刘科研;詹惠瑜;贾东梨;叶学顺;康田园;何开元;

    针对配电网作为清洁源荷承载与消纳的“主战场”与“桥头堡”所面临的挑战,重点研究了清洁能源与电能替代负荷的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由于这些负荷具有较强的随机性、波动性与不确定性,以及大规模、高比例、广域分散接入的进一步叠加,将给配电网带来重大影响。目前,这些影响及其程度尚不明确,不利于本领域研究人员确定研究方向和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利用机构和平台优势,进行了多省市实地调研和一线生产人员交流,整理调研资料,阐明分布式电源与电能替代负荷接入对配电网的具体影响,并通过实际数据表明其影响程度,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同时,针对缺乏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接入下的配电网典型测试算例的问题,首次构建了涵盖380 V~220 kV 5个电压等级的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典型测试算例,并通过仿真计算,定量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其承载力影响因素,为相关研究人员及研究机构提供了合理、适用的研究载体。

    2025年10期 v.42;No.299 8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0K]

配电信息物理系统

  • No.2配电信息物理系统分析方法

    刘东;翁嘉明;陈飞;

    针对传统配电分析方法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多元主体互动及极端事件下的局限性,系统阐述了配电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distribution system,CPDS)的三类典型分析方法:信息-物理-社会能源系统(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 in energy,CPSSE)分析方法、业务-物理-信息π模型分析方法、信息物理融合流模型分析方法。通过对比传统与新型方法的范式差异,重点解析了各方法的技术架构、核心机制,并探讨了它们在应对复杂电力系统挑战时的优势。旨在为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42;No.299 10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配电

  • 基于合作博弈和改进属性数学的新型配电系统运行状态评估方法

    吴振升;刘超;胡金东;曾相又;

    现阶段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接入规模逐渐扩大,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为了准确判断配电网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配电网的故障缺陷并制定合理的管控措施,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和改进属性数学的新型配电系统运行状态评估方法。首先根据新型配电系统运行特点,从安全性、可靠性、优质性、经济性、灵活性和环保性6个维度构建运行状态评估体系,并采用合作博弈法对构建的评估体系组合赋权。然后,建立改进的属性数学评估模型,结合最大熵原理计算多指标属性测度,引入评估分数,根据配电网有效隶属度信息构建状态等级区间取值范围,量化评估等级,弥补原有判据缺陷。最后,以某实际配电网为例进行适应性分析,验证所提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数据信息,获得准确、全面的新型配电系统运行状态分级评估结果,为电网运维人员提供辅助支持。

    2025年10期 v.42;No.299 10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7K]
  • 配电网单相电弧性接地故障电弧动态特性研究

    李冠华;黄珂;何建营;王超;刘权莹;赵振威;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因送电走廊环境复杂等原因容易发生电弧接地故障,引起山林火灾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基于磁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配电网单相接地空气电弧数学模型,研究了电弧长度、残流大小、环境风速对电弧熄弧特性的影响,并开展了特定工况下的电弧性接地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风工况下,电流峰值时刻的间隙距离从4 cm增加到20 cm,导致弧柱中心温度从8 900 K降低到6 900 K,且电弧电压峰值随着电弧长度、电弧半径的增大而升高;在相同残流下,风速越高则维持稳定燃弧的时间越短,在残流20 A且风速3 m/s以上时,电弧不能维持一个周波;在相同风速下,残流越大则电弧越不容易熄灭,在残流在30 A且风速达到12 m/s时,电弧在半个周波内熄弧。仿真波形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所提电弧数学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谐振接地系统消弧线圈参数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2025年10期 v.42;No.299 118-125+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2K]

用电

  • 基于联邦学习与局部适应Transformer的居民用电负荷识别模型研究

    王彦华;邱洪军;

    针对居民用电负荷识别中数据隐私保护与模型适应性协同优化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联邦学习的局部适应型Transformer模型。该模型旨在解决非独立同分布数据对模型泛化能力的挑战。在Transformer高维时间序列结构中嵌入用户级自适应调节机制,并结合全局共享与局部适应的混合参数更新策略,以实现对个体用电特征的动态感知和个性化建模。为增强隐私保护能力,设计了异步联邦聚合策略,避免了用户原始数据集的集中传输,并引入了差分隐私技术以提升隐私保护能力。研究采用REFIT真实家庭用电数据集,覆盖日、周、月3种时间尺度,并在多客户端环境下验证了模型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高负荷时段识别任务中表现优异,平均F1分数高于0.97,在不同时间尺度和异构客户端上均展现出良好的稳健性与泛化能力。此外,动态微调测试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适应用电行为的突变,验证了其在中长期负荷预测和个性化节能服务中的应用潜力。该研究为隐私友好的居民用电负荷建模提供了新的方法支撑,并为构建多区域场景的个性化节能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2025年10期 v.42;No.299 126-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4K]

  • 欢迎订阅2026年《供用电》

    <正>《供用电》是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管,英大传媒(上海)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共同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供用电》创刊于1984年,是国内配用电领域的专业技术期刊。期刊定位:面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电网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等单位的配电与用电专业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欢迎广大专业人士关注和订阅《供用电》期刊!

    2025年10期 v.42;No.299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