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兵兵;
<正>我国正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由于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及充电桩等新型源/荷的大规模接入,配电网正由传统的无源网络转为有源网络,且因相关资源分散、监测与控制点多面广,对配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等大量实践和经验表明,信息模型是电网数字化的基础,也是实现设备智能化和现代化管理的关键所在。随着一、二次设备融合和智能终端的日益增多,信息模型也必然从系统侧(主站)延伸到设备侧(终端)。其中,在相关通信方式和规约的支持下,主站模型和终端模型的建立、
2024年05期 v.41;No.282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 沈兵兵;
<正>我国正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由于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及充电桩等新型源/荷的大规模接入,配电网正由传统的无源网络转为有源网络,且因相关资源分散、监测与控制点多面广,对配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等大量实践和经验表明,信息模型是电网数字化的基础,也是实现设备智能化和现代化管理的关键所在。随着一、二次设备融合和智能终端的日益增多,信息模型也必然从系统侧(主站)延伸到设备侧(终端)。其中,在相关通信方式和规约的支持下,主站模型和终端模型的建立、
2024年05期 v.41;No.282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 徐丙垠;陈羽;赵义奎;Christoph Brunner;
配电网中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ED)同主站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互操作是配电网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IEC 61850为数字化配电网的互联互通与互操作提供了信息模型和信息交换的标准解决方案。分析了传统电力远动通信协议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数字化配电网采用IEC 61850的必要性与优势,介绍了IEC 61850用于配电网的信息模型、通信协议映射与配置方法,以及IEC 61850在国内外配电网的研究与技术推广情况。
2024年05期 v.41;No.282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 徐丙垠;陈羽;赵义奎;Christoph Brunner;
配电网中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ED)同主站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互操作是配电网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IEC 61850为数字化配电网的互联互通与互操作提供了信息模型和信息交换的标准解决方案。分析了传统电力远动通信协议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数字化配电网采用IEC 61850的必要性与优势,介绍了IEC 61850用于配电网的信息模型、通信协议映射与配置方法,以及IEC 61850在国内外配电网的研究与技术推广情况。
2024年05期 v.41;No.282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 张子仲;田野;许泰峰;吴雪琼;李天涛;任欢欢;
新型配电网中大量接入分布式能源,使得传统配电网的业务架构及控制模式已不能满足多方参与的利益需求,以及集中式与分布式结合的控制需求。为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多层级统一调控及标准化互操作,亟须提出完整的分布式电源业务架构模型和相关的控制架构,及相关的分布式电源接入标准化信息模型。为此提出了满足分布式电源统一控制架构的标准化建模实现方法。首先,使用IEC SRD 62913《通用智能电网要求》引入分布式电源的业务架构模型,阐述相关的业务需求;其次,采用IEC 61850《电力自动化的通信网络和系统》层次控制架构对各业务对象及信息交互接口加以介绍,并结合IEEE 1547-2018《分布式能源与相关电力系统接口的互联和互操作性》,介绍了支撑高弹性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功能规范、相关的实现模型和IEEE 2030.5《智慧能源架构应用协议》;最后,提出了以IEEE 2030.5模型为核心,多种模型互相映射的方法。所提出的建模方法可实现业务终端和系统间的标准化互操作,支撑分布式电源的多层级统一调控。
2024年05期 v.41;No.282 10-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 张子仲;田野;许泰峰;吴雪琼;李天涛;任欢欢;
新型配电网中大量接入分布式能源,使得传统配电网的业务架构及控制模式已不能满足多方参与的利益需求,以及集中式与分布式结合的控制需求。为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多层级统一调控及标准化互操作,亟须提出完整的分布式电源业务架构模型和相关的控制架构,及相关的分布式电源接入标准化信息模型。为此提出了满足分布式电源统一控制架构的标准化建模实现方法。首先,使用IEC SRD 62913《通用智能电网要求》引入分布式电源的业务架构模型,阐述相关的业务需求;其次,采用IEC 61850《电力自动化的通信网络和系统》层次控制架构对各业务对象及信息交互接口加以介绍,并结合IEEE 1547-2018《分布式能源与相关电力系统接口的互联和互操作性》,介绍了支撑高弹性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功能规范、相关的实现模型和IEEE 2030.5《智慧能源架构应用协议》;最后,提出了以IEEE 2030.5模型为核心,多种模型互相映射的方法。所提出的建模方法可实现业务终端和系统间的标准化互操作,支撑分布式电源的多层级统一调控。
2024年05期 v.41;No.282 10-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 朱峰辰;翁嘉明;刘东;黄缙华;宋旭东;李志勇;
网格化配电网作为应对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情况的新型配电网体系,具有高度自主决策能力和高效集体协调能力。传统的即插即用技术难以满足网格化配电网场景下新型终端设备接入的需求,也难以支持终端设备的自动更新升级和网格重构过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网格化配电网的即插即用技术,可以实现智能控制终端与配电主站以及网格边端设备间的自动识别和参数配置,支持智能设备的更新升级和网格的动态划分。首先,针对配电主站、网格边端设备以及智能控制终端间的模型不统一问题,提出了3层的模型映射方案;然后,描述了网格化配电网场景下即插即用机制的控制流程;最后,对网格划分变动过程中的拓扑动态识别与系统配置更新进行了研究,所提出的即插即用架构可以支撑网格重构的过程。
2024年05期 v.41;No.282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 朱峰辰;翁嘉明;刘东;黄缙华;宋旭东;李志勇;
网格化配电网作为应对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情况的新型配电网体系,具有高度自主决策能力和高效集体协调能力。传统的即插即用技术难以满足网格化配电网场景下新型终端设备接入的需求,也难以支持终端设备的自动更新升级和网格重构过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网格化配电网的即插即用技术,可以实现智能控制终端与配电主站以及网格边端设备间的自动识别和参数配置,支持智能设备的更新升级和网格的动态划分。首先,针对配电主站、网格边端设备以及智能控制终端间的模型不统一问题,提出了3层的模型映射方案;然后,描述了网格化配电网场景下即插即用机制的控制流程;最后,对网格划分变动过程中的拓扑动态识别与系统配置更新进行了研究,所提出的即插即用架构可以支撑网格重构的过程。
2024年05期 v.41;No.282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 徐天品;杨启京;邹金良;刘琪;曹卫华;刘春尧;鞠涛;亓志超;
现有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面向新型配电网时存在低压模型未实际建模、主配模型不一致、模型校验手段欠缺等问题。为有效提升新型配电网的精益化管理水平,以构建面向新型配电网的统一电网模型为切入点,结合当前配电自动化系统模型数据的接入现状,探讨了面向新型配电网的一体化模型融合的4个关键技术:一体化模型融合的流程管理技术、模型一体化接入管理技术、模型高仿真验证技术、主配网拼接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相关技术的可行性,提高了配电自动化系统模型数据集成的效率和准确性,满足对输电网、配电网监视和各种分析计算对电网建模的需要。
2024年05期 v.41;No.282 28-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 徐天品;杨启京;邹金良;刘琪;曹卫华;刘春尧;鞠涛;亓志超;
现有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面向新型配电网时存在低压模型未实际建模、主配模型不一致、模型校验手段欠缺等问题。为有效提升新型配电网的精益化管理水平,以构建面向新型配电网的统一电网模型为切入点,结合当前配电自动化系统模型数据的接入现状,探讨了面向新型配电网的一体化模型融合的4个关键技术:一体化模型融合的流程管理技术、模型一体化接入管理技术、模型高仿真验证技术、主配网拼接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相关技术的可行性,提高了配电自动化系统模型数据集成的效率和准确性,满足对输电网、配电网监视和各种分析计算对电网建模的需要。
2024年05期 v.41;No.282 28-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 张凌浩;肖小龙;史明明;方鑫;陆晓星;刘小荷;
随着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的渗透率不断提高,配电台区作为小容量分布式光伏接入的主要层级,出现潮流分配不平衡、光伏消纳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台区潮流分配与调节的不合理,表现为配电台区反送功率、电压偏差过大等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储能调节的配电台区光伏负荷功率平衡协调控制方法,目的是通过信息模型将调控功能抽象描述,将电气设备与控制算法连接,支撑层级分布式信息交互;其次,结合配电网反功率限制制定储能充放电优化路径,形成功率平衡协调控制策略,以控制储能充放电启停时间及充放电功率,可使台区在光伏高渗透的情况下合理调节日内功率分配,充分消纳光伏功率并限制功率倒送;最后,基于典型台区算例验证台区功率平衡的效果,合理的控制储能充放电启停时间和充放电功率能够提升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提升配电台区的稳定安全经济运行能力。
2024年05期 v.41;No.282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8K] - 张凌浩;肖小龙;史明明;方鑫;陆晓星;刘小荷;
随着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的渗透率不断提高,配电台区作为小容量分布式光伏接入的主要层级,出现潮流分配不平衡、光伏消纳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台区潮流分配与调节的不合理,表现为配电台区反送功率、电压偏差过大等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储能调节的配电台区光伏负荷功率平衡协调控制方法,目的是通过信息模型将调控功能抽象描述,将电气设备与控制算法连接,支撑层级分布式信息交互;其次,结合配电网反功率限制制定储能充放电优化路径,形成功率平衡协调控制策略,以控制储能充放电启停时间及充放电功率,可使台区在光伏高渗透的情况下合理调节日内功率分配,充分消纳光伏功率并限制功率倒送;最后,基于典型台区算例验证台区功率平衡的效果,合理的控制储能充放电启停时间和充放电功率能够提升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提升配电台区的稳定安全经济运行能力。
2024年05期 v.41;No.282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8K]
- 昌力;曹荣章;庞腊成;田颢璟;王蓓蓓;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碳市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但是在碳市场发展前期,一般主要对发电企业施加限制,对负荷侧用户的碳排放责任的计量存在难以辨别和时空分辨率不足等问题,无法充分调动用户侧共同参与减碳的积极性。基于此,构建了低碳背景下考虑用户侧碳责任的电力系统源荷协调优化调度模型,包括节点电-碳综合价格定价模型,以及考虑数据中心负荷和钢铁类可转移负荷的需求响应优化调度模型。通过算例,对考虑用户侧碳责任的节点电-碳综合价格以及用户需求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不同碳价下的求解结果,以及不同碳定价方式对调度结果的影响。
2024年05期 v.41;No.282 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4K] - 昌力;曹荣章;庞腊成;田颢璟;王蓓蓓;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碳市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但是在碳市场发展前期,一般主要对发电企业施加限制,对负荷侧用户的碳排放责任的计量存在难以辨别和时空分辨率不足等问题,无法充分调动用户侧共同参与减碳的积极性。基于此,构建了低碳背景下考虑用户侧碳责任的电力系统源荷协调优化调度模型,包括节点电-碳综合价格定价模型,以及考虑数据中心负荷和钢铁类可转移负荷的需求响应优化调度模型。通过算例,对考虑用户侧碳责任的节点电-碳综合价格以及用户需求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不同碳价下的求解结果,以及不同碳定价方式对调度结果的影响。
2024年05期 v.41;No.282 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4K] - 刘勇;刘大鹏;穆勇;李振成;王顺;卢泽钰;
针对配电网单点接地故障保护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跨线两点相继接地故障保护问题研究甚少。首先,基于不接地系统的后发接地故障暂态等值电路,推导了第二次接地故障时,各线路零序电流和母线零序电压暂态量的表达式,分析了欠阻尼和过阻尼情况下,故障线路与健全线路暂态功率分布差异,发现暂态功率方向法对于两点相继接地故障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然后,分析了基于暂态功率方向的相继接地故障多级保护技术在单端供电单回线配电网和两端供电配电网中的应用与整定,进一步对保护级差和两条故障线路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该方法算法简单,由馈线终端单独完成,不依赖主站及通信,可以较好地解决不接地系统相继接地故障多级保护问题。
2024年05期 v.41;No.282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5K] - 刘勇;刘大鹏;穆勇;李振成;王顺;卢泽钰;
针对配电网单点接地故障保护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跨线两点相继接地故障保护问题研究甚少。首先,基于不接地系统的后发接地故障暂态等值电路,推导了第二次接地故障时,各线路零序电流和母线零序电压暂态量的表达式,分析了欠阻尼和过阻尼情况下,故障线路与健全线路暂态功率分布差异,发现暂态功率方向法对于两点相继接地故障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然后,分析了基于暂态功率方向的相继接地故障多级保护技术在单端供电单回线配电网和两端供电配电网中的应用与整定,进一步对保护级差和两条故障线路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该方法算法简单,由馈线终端单独完成,不依赖主站及通信,可以较好地解决不接地系统相继接地故障多级保护问题。
2024年05期 v.41;No.282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5K] - 马骁;崔旭东;李勃;高明慧;马力;赵航;
针对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坐席网络安全防护薄弱、操作过程无监督、坐席间协作不灵活等问题,提出建设基于KVM over IP的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专用安全一体化坐席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融入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坐席操作记录及审计、便利值班人员操作和协作等功能特性,突破了高效视频音频处理、远程开关机及硬件监视等关键技术,满足了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要求和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新业务的需求。安全一体化坐席在网络安全仿真实验室进行了研发、调试和仿真实验,并在实际试点部署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024年05期 v.41;No.282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 马骁;崔旭东;李勃;高明慧;马力;赵航;
针对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坐席网络安全防护薄弱、操作过程无监督、坐席间协作不灵活等问题,提出建设基于KVM over IP的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专用安全一体化坐席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融入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坐席操作记录及审计、便利值班人员操作和协作等功能特性,突破了高效视频音频处理、远程开关机及硬件监视等关键技术,满足了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要求和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新业务的需求。安全一体化坐席在网络安全仿真实验室进行了研发、调试和仿真实验,并在实际试点部署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024年05期 v.41;No.282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 郭峰;姜宽;郭秉涛;杨振睿;蔡斌;周鑫;
针对电网企业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distribution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DSCADA)系统存在的告警信号频发问题,提出了基于历史数据挖掘的DSCADA告警数据治理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算法对DSCADA存储的10 kV配电站原始告警信号进行文本分词,实现对DSCADA主站系统存储的海量历史告警记录的多维统计;然后,通过构建10kV配电站告警知识图谱,辅助DSCADA系统异常告警信号的定位、分析过程;最后,提出了基于历史告警记录分析的DSCADA告警配电站健康度评价方法,用于指导运维人员消缺。所提方法改变了电网企业原有仅靠人工管控的技术现状,为DSCADA运行数据治理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技术分析手段。
2024年05期 v.41;No.282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5K] - 郭峰;姜宽;郭秉涛;杨振睿;蔡斌;周鑫;
针对电网企业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distribution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DSCADA)系统存在的告警信号频发问题,提出了基于历史数据挖掘的DSCADA告警数据治理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算法对DSCADA存储的10 kV配电站原始告警信号进行文本分词,实现对DSCADA主站系统存储的海量历史告警记录的多维统计;然后,通过构建10kV配电站告警知识图谱,辅助DSCADA系统异常告警信号的定位、分析过程;最后,提出了基于历史告警记录分析的DSCADA告警配电站健康度评价方法,用于指导运维人员消缺。所提方法改变了电网企业原有仅靠人工管控的技术现状,为DSCADA运行数据治理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技术分析手段。
2024年05期 v.41;No.282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5K]
- 王丹;薛激光;旋璇;张笑怡;杨婷;王玉莹;
针对短期光伏功率预测中影响因素挖掘不充分,以及传统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预测模型动态参数更新难以抵达全局最优解的问题,提出考虑相似日优选的精英保留策略遗传算法(elitist preservation genetic algorithm, EPGA)改进BPNN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模型。首先,根据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 analysis, GRA)对影响短期光伏出力预测准确度的气象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引入GRA和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PCC)综合指标选取相似日;其次,采用具有全局搜索特性的EPGA算法进一步改进BPNN参数更新的方法,从而构建了EPGA-BPNN模型;最后,利用光伏发电功率历史数据集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模型EPGA-BPNN在训练速度与短期光伏功率预测精度方面表现更为优异,从而验证了所提算法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2024年05期 v.41;No.282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4K] - 王丹;薛激光;旋璇;张笑怡;杨婷;王玉莹;
针对短期光伏功率预测中影响因素挖掘不充分,以及传统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预测模型动态参数更新难以抵达全局最优解的问题,提出考虑相似日优选的精英保留策略遗传算法(elitist preservation genetic algorithm, EPGA)改进BPNN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模型。首先,根据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 analysis, GRA)对影响短期光伏出力预测准确度的气象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引入GRA和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PCC)综合指标选取相似日;其次,采用具有全局搜索特性的EPGA算法进一步改进BPNN参数更新的方法,从而构建了EPGA-BPNN模型;最后,利用光伏发电功率历史数据集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模型EPGA-BPNN在训练速度与短期光伏功率预测精度方面表现更为优异,从而验证了所提算法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2024年05期 v.41;No.282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4K] - 谢芮芮;周昊;尚博文;宋宇飞;徐铭铭;
随着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中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电源类型的多样化以及供电方式的改变给配电网电压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出力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传统电压控制方法已不再完全适用。在大规模光伏并网过程中,配电网和光伏用户之间的利益发生冲突,一方面为提高光伏的消纳率进行无功调压会增大网损,另一方面盲目切除光伏会使光伏用户的利益受损。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利益主体协调的配电网光伏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建立不确定集合,将光伏出力波动和日前负荷预测曲线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纳入考虑,以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约束为基础,建立鲁棒电压控制模型。在解决电压越限问题的同时,通过光伏的有功无功协调控制,达到均衡配电网和光伏用户之间利益的目的。并利用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2024年05期 v.41;No.282 88-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0K] - 谢芮芮;周昊;尚博文;宋宇飞;徐铭铭;
随着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中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电源类型的多样化以及供电方式的改变给配电网电压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出力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传统电压控制方法已不再完全适用。在大规模光伏并网过程中,配电网和光伏用户之间的利益发生冲突,一方面为提高光伏的消纳率进行无功调压会增大网损,另一方面盲目切除光伏会使光伏用户的利益受损。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利益主体协调的配电网光伏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建立不确定集合,将光伏出力波动和日前负荷预测曲线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纳入考虑,以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约束为基础,建立鲁棒电压控制模型。在解决电压越限问题的同时,通过光伏的有功无功协调控制,达到均衡配电网和光伏用户之间利益的目的。并利用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2024年05期 v.41;No.282 88-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0K]
-
<正>《供用电》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供用电》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电工技术类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从2021年10月开始研究,研究工作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共32个单位的148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项研究工作,全国各地94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表的评审工作。经过定量筛选和专家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7种核心期刊。
2024年05期 v.41;No.28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正>《供用电》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供用电》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电工技术类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从2021年10月开始研究,研究工作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共32个单位的148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项研究工作,全国各地94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表的评审工作。经过定量筛选和专家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7种核心期刊。
2024年05期 v.41;No.28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正>2023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2024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87号),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显示了国家把电能质量和配电网发展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形势深度契合,也是产业变革、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求。针对城市和农村配电网不同的供电形态、用户用电需求,研究不同供需结构、不同光储渗透率下的城乡配电网电能质量分析与治理技术,对实现优质供电、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展示国内外在配电网电能质量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共享最新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成果,《供用电》编辑部特邀四川大学汪颖教授、肖先勇教授共同担任特约栏目主编,主持“城乡配电网电能质量与优质供电技术”专题,希望与该领域的专家、作者及读者一起,共同研讨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实践经验和未来方向。专题拟于2024年10月出版(正刊)。
2024年05期 v.41;No.282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正>2023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2024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87号),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显示了国家把电能质量和配电网发展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形势深度契合,也是产业变革、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求。针对城市和农村配电网不同的供电形态、用户用电需求,研究不同供需结构、不同光储渗透率下的城乡配电网电能质量分析与治理技术,对实现优质供电、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展示国内外在配电网电能质量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共享最新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成果,《供用电》编辑部特邀四川大学汪颖教授、肖先勇教授共同担任特约栏目主编,主持“城乡配电网电能质量与优质供电技术”专题,希望与该领域的专家、作者及读者一起,共同研讨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实践经验和未来方向。专题拟于2024年10月出版(正刊)。
2024年05期 v.41;No.282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正>《供用电》是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管,英大传媒(上海)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共同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供用电》创刊于1984年,是国内配用电领域的专业技术期刊。期刊定位:面向供电企业、科研院所、设备厂商、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致力于打造有影响力的供用电领域交流平台,成为供用电领域的探索者、引领者和实践者。欢迎广大专业人士关注和订阅《供用电》期刊!
2024年05期 v.41;No.282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正>《供用电》是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主管,英大传媒(上海)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共同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供用电》创刊于1984年,是国内配用电领域的专业技术期刊。期刊定位:面向供电企业、科研院所、设备厂商、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致力于打造有影响力的供用电领域交流平台,成为供用电领域的探索者、引领者和实践者。欢迎广大专业人士关注和订阅《供用电》期刊!
2024年05期 v.41;No.282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本期数据